從開礦導致重金屬污染土地
到用生物技術修復土壤
德國的生態治理模式屬于典型的“先污染后治理”模式。從19世紀初期到20世紀70年代,德國生態環境一直遭受工業和戰爭的雙重污染和破壞,生態破壞程度和環境污染程度舉世罕見:德國境內主要河流不僅沒有生物存在,居民甚至無法在其中游泳;整個魯爾地區晝同黑夜,樹木都被煤灰粉塵染成黑色,棲息在樹上的蝴蝶竟也將保護色演變成黑色,德國生態環境已經嚴重影響到德國居民的生命和健康。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德國政府相繼關閉污染嚴重的煤炭和化工企業,并投入巨資對廢棄廠區進行生態修復;同時,在世界領先的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和環保技術的直接推動下,對生態環境的污染進行治理。
首先,利用各種科學技術將滲透在德國土地上的各種重金屬和化工有毒物質逐一清除。比如,洛伊納化工園區在其一百多年的化工生產過程中,以及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化工園內的化工廠遭到轟炸導致化工原料和產品外泄,對當地以及周邊土地和地下水造成了嚴重的化學和重金屬污染,方圓幾十公里內許多植物都無法生存,當地居民都得從百里之外汲取飲用水。德國統一之后,不僅投入巨資拆遷園內落后化工企業,而且利用綜合科學技術在洛伊納化工園區周圍修建地下大壩,從而對園區內土地和水源進行徹底修復。經過十多年的生態修復,經過園區的地下水雖然還不可以直接飲用,但是地表已經可以讓植物存活。
其次,對國民進行全民生態教育。德國的環境教育分為環保習慣養成教育和環境專業知識教育兩個部分,家庭垃圾分類等習慣養成教育從幼兒就開始進行,環境專業知識教育則貫穿德國整個學歷教育體系。
德國還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生態監控網絡。通過衛星、飛機、雷達、地面和水下傳感系統,建立了遍布全國的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對德國氣候變化、土壤狀況、空氣質量、降水量、水域治理、污水處理和下水道系統等進行實時監測。比如,為了監測企業排污情況,在企業排污口設置傳感器和實況錄像系統,任何人都可以通過電腦或者手機等工具隨時查看各種數據,參與生態環境監測和管理體系。同時倡導“誰污染誰治理”原則,讓造成污染的企業來承擔產生污染成本。如今,經過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德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生態環境最好的國家之一。
德國
從生物無法在河流生存
到生態環境最好的國家之一
各國如何應對
英國是早期工業發展國家,有非常嚴重的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問題。英國最早開采的礦主要是煤炭、鐵礦、銅礦,時間都在300年以上。隨著經濟發展,環境保護意識增強,許多礦區早已停止了開采,但是早年開采遺留下的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依然存在??紤]到經濟、快速的需要,1996—1999年英格蘭和威爾士的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技術即使挖出污染土壤并移至別處,但并未解決根本問題。
從20世紀中葉開始,英國就陸續制定相關的污染控制和管理的法律法規。同時進行土壤改良劑和場地污染修復研究。英國土地修復技術非常規范,分為物理方法、化學方法、生物修復技術三方面。
物理方法常見有三種:電動土壤修復法,主要適合重金屬污染物治理,在電場作用下通過電滲流或電泳等方式使土壤中的重金屬被帶到電極兩端從而清潔污染土壤。熱處理法,即對土壤進行加熱升溫,使揮發性有害重金屬或揮發性有機物揮發出土壤并將其收集起來集中進行處理。機械清洗法,該方法是一種較新的石油污染修復技術,采用純粹的機械方法異位清洗土壤。
化學方法分為化學柵法、化學氧化法和生物修復技術三種?;瘜W柵法是利用一種既能透水又具有較強沉淀污染物能力的固體材料,將其置污染堆積物底層或土壤次表層的含水層,使有機污物滯留在固體材料內,從而達到控制污染物擴散并對污染源進行凈化的目的?;瘜W氧化法是向被石油烴類污染的土壤中噴撒或注入化學氧化劑,通過與污染物之間發生氧化還原反立,使污染物以降解、蒸發及沉淀等方式去除掉,最終達到凈化的目的。
早在1983年,英國就提出了利用超富集植物清除土壤中重金屬污染的思想,即生物修復技術。首次利用遏藍菜屬植物修復了長期施用污泥導致重金屬污染的土地,證實了這一技術的可行性。目前,英國已開發出多種耐重金屬污染的草本植物用于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屬和其他污染物的治理,并己將這些開發出來的草本植物推向商業化進程,建立了超富集植物材料庫。
荷蘭
從工業化革命帶來環境污染
日本的土地重金屬污染曾非常嚴重。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日本經歷了快速經濟增長期,全國各地出現了嚴重的環境污染事件,被稱為四大公害的痛痛病、水俁病、第二水俁病、四日市病,就有三起和重金屬污染有關。
回顧公害歷史,日本談及經驗:發生問題的責任在企業,而受害者和企業的個別談判往往效率都很差,社會成本很高,最終都需要政府介入。政府應該提前用立法的方式進行引導,最終讓受害者和企業通過法律方式解決。
比如,痛痛病就是日本環境受害者取得最徹底勝利的案例,后來成為日本社會重視環境保護的轉折點。痛痛病的病癥表現為腰、手、腳等關節疼痛。病癥持續幾年后,患者全身各部位會發生神經痛、骨痛現象,行動困難,甚至呼吸都會帶來難以忍受的痛苦。到了患病后期,患者骨骼軟化、萎縮,四肢彎曲,脊柱變形,骨質松脆,就連咳嗽都能引起骨折?;颊卟荒苓M食,疼痛無比,常常大叫“痛死了!”有的人因無法忍受痛苦而自殺。這種病由此得名為“骨癌病”或“痛痛病”。經過長期研究后發現,“骨痛病”是由于神通川上游的神岡礦山廢水引起的鎘中毒。
鎘是重金屬,是對人體有害的物質。人體中的鎘主要是由于被污染的水、食物、空氣通過消化道與呼吸道攝入體內的,大量積蓄就會造成鎘中毒。神岡的礦產企業長期將沒有處理的廢水排放注入神通川,致使高濃度的含鎘廢水污染了水源。用這種含鎘的水澆灌農田,稻秧生長不良,生產出來的稻米成為“鎘米”?!版k米”和“鎘水”把神通川兩岸的人們帶進了“骨痛病”的陰霾中。1968年開始,患者及其家屬對金屬礦業公司提出民事訴訟,1972年審判原告勝訴。
工業ph電極此后,由鎘污染受害者自發成立的公民社團,簡稱協議會,每年都對神岡礦山的鎘污染程度進行調查。按協議會的規定,除了當地居民,國內各領域專家、學者都可申請加入。調查團分為水源調查組和土壤調查組,調查團可以檢查工廠的每一道工序,包括排污口和污水凈化設施。調查之后,雙方坐在一起對話。
由于公眾熱情參與,不間斷地對企業進行監督,礦業公司每年都作公害報告,主動告知神通川河水的鎘污染程度。經過數十年的監督,神通川河水里的鎘含量如今已經降低到接近自然水平。
日本
從高濃度鎘中毒引發痛痛病
到河水里鎘含量接近自然水平
隨著全球經濟化的迅速發展,含重金屬的污染物通過各種途徑進入土壤,造成土壤嚴重污染。土壤重金屬污染可影響農作物產量和質量的下降,并可通過食物鏈危害人類的健康,也可以導致大氣和水環境質量的進一步惡化。因此,引起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許多國家利用先進的技術與嚴格的法規進行生態治理,積累了大量經驗,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鑒。
荷蘭在工業化初期,由于沒有認識到土壤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隨著公眾環境意識不斷提高,荷蘭開始關注環境問題,特別是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土壤的環境管理,建立了土壤可持續管理利用工作機制,完善了土壤環境管理的法律及相關標準,政府完成全國土壤污染調查并向社會公眾開放土壤污染場地數據管理系統和土壤修復決策工具箱,為企業修復土壤提供技術支持。同時,,荷蘭的土壤污染修復技術也日趨成熟,國土面積4.15萬平方公里的荷蘭每年要花費4億歐元修復1500—2000個場地,預計到2015年基本能修復全部污染土壤。
荷蘭在1970年就著手起草了《土壤保護法》;1983年出臺了工業排放物法律規定;1994年制定了第一個土壤環境質量標準,出臺了荷蘭工業活動土壤保護指導意見,規范土壤環境管理。以后將有關法規應用到實踐,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一般5—10年為一個周期,對標準作一次修訂。荷蘭土壤環境質量標準涉及100多種污染物,而且對不同ph值條件下土壤重金屬含量的標準作出了詳細規定。比如對化工企業、加油站、化學物質儲存設施等都提出了嚴格的土壤污染預防要求,嚴格農業生產中化肥、殺蟲劑等農藥使用標準和垃圾填埋要求等。
目前,荷蘭的土壤污染修復技術主要分為原位修復和異位修復兩大類。原位修復是指在現場條件下直接修復受污染的土壤。異位修復是將受污染的土壤挖出后轉移至臨時場所,用化學和物理方法清洗焚燒、熱處理及用生物反應器等進行治理。荷蘭不提倡填埋處理,填埋處理只適用于處理成本高、技術上難以處理的土壤,而且還要征收每噸17歐元的稅。韋康
到2015年基本修復全部污染土壤(本文來源:南京報業網-南京日報)
重金屬污染(組圖評論
來自[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區楊先生]用戶評論
電極要根據測量范圍不同選擇與之匹配的電極才能使用,這點特別需要注意!
來自[西藏自治區拉薩市楊先生]用戶評論
電極要根據測量范圍不同選擇與之匹配的電極才能使用,這點特別需要注意!
來自[河北省承德市楊先生]用戶評論
感應式電極可以免除清洗使用方便,建議大家可以多采用感應式電極!
來自[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楊先生]用戶評論
二次表為國際通用的標準機箱,采用全封閉式外殼,匹配度高,使用方便!
來自[遼寧省丹東市楊先生]用戶評論
專業的技術、卓越的品質